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建站知识>菏泽APP定制开发认知心理学的APP设计研究

菏泽APP定制开发认知心理学的APP设计研究

发表于:2021-11-13 阅读:0 关键词: APP 定制 开发 认知 心理 学的 设计 研究 随着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出行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移动端电子产品如手机、个人电脑等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依附于移动端的APP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之一也进行着不断的更新迭代,这一现象带动了交互设计成为了设计学的新热点方向,在“用户为中心”理念的引导下,用户心理研究成为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出行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移动端电子产品如手机、个人电脑等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依附于移动端的APP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之一也进行着不断的更新迭代,这一现象带动了交互设计成为了设计学的新热点方向,在“用户为中心”理念的引导下,用户心理研究成为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以人为中心的包括知觉、记忆、语言、思考等方面。根据唐纳德•布罗德本特(DonaldE.Broadbent)的相关理论著作,他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和心智的接收信息处理模式。该过程在人脑中的演算可以类比计算机软件的运作,在提及认知心理学概念时我们常常会提及“输入-处理-输出”等概念,下图呈现了调研对象在接受调研时的复杂信息处理过程。表一.调研对象在接受调研时的复杂信息处理过程[1]由此可见,在进行APP交互设计的交互对象研究时,设计者所需要关注的不仅仅在于调查问题与调查结果的直观联系,其关键点即在于受调查者是否以与调查者(往往也是设计者)相同或相近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调研问题和内容,从而调整研究方法和形式,基于以上考虑才能获得与受访者真实感受最为接近的调查结果。(一)认知心理学与自我报告自我报告(Self-report)属于认知心理学中的变量概念之一,是基于被测者的体验对自身情绪进行反馈的一种方法。早期的自我报告一般是由被测者直接对其情绪进行汇报,近来的研究虽然保留了这一方法,但目前主要是通过情绪量表或者问卷形式呈现。情绪量表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1)直接提问,如“你是否感到高兴?”;(2)以一系列的形容词对自身的情绪状态进行描述,例如形容词核对表(AdjectiveCheckingList)就被广泛用作心境测量的工具;(3)运用现存的等级评定量表(RatingScale)进行分析。该方法的一般形式是列出若干种基本情绪,由被试者按其感受体验的程度在量表上进行等级评定。尽管自我报告的形式在其测试精确度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但由于它仍然是目前在情绪测试研究中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同时也是最具心理学研究特色的方法之一。(二)自我报告的非实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中的认知反思。问卷调查中的认知反思,又称认知组建测评,即调查者对一个现存的问卷进行测评,在其中寻找符合目的的,可以向受访者提出潜在问题的提问形式或者术语。认知测评可以选择采用或不采用正规的编码系统。认知任务分析。认知任务分析阶段,专家对问卷进行研究从而决定受访者需要执行怎样的认知任务,这项研究法方法参考了人因工程方法。基于现存认知心理学的文献,通过该阶段实验,调研者可以确定受访者在回答问卷中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进一步而言,通过有目的的设计问卷调研者可以假设并测试受访者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目标群体。目标群体即一个与研究有关的小范围人群。在问卷设计阶段,目标群体的概念至关重要:它可以用于测试主要与认知相关的话题(如怎样的线索适用于促进受访者进行回忆),也可以用于兼具认知性和社会动机的话题(如受访者是否愿意回答有关隐私的问题)。认知访问。认知访问的进行并不必须依赖于目标群体的框定。这类认知访问多以受访者一边接受访问一边即时应答的形式呈现。自言自语式(Think-aloud)的访问形式帮助调查者理解受访者对于问题的认知过程处理。
二、美食类移动端APP设计
移动端APP设计的兴起是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在技术和经济不断进步中,人们的生活出行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如何扩充基础用户群体并保持用户的活跃性,即提升产品的用户粘性,是APP开发者和设计团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在种类新颖、内容丰富的移动端APP市场,如果没有足够的设计针对性和准确的人群定位分析,那么一款移动端APP便缺乏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手机APP搜索菜谱。同时,他们也将APP作为交流工具,比如分享烹饪心得,展示成果,甚至用于社交。此类APP拥有诸多优点,如:资源丰富,更易获取,便于操作,便捷的社交系统等等。然而,它们的缺点是什么呢?用户在使用APP时的体验如何?由于其中涉及社交与动机的相关因素,认知心理学可以用于产品的改进。本文以针对城市上班族和学生用户群的美食烹饪类APP为例,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对其使用某款APP的体验进行问卷调研,并通过结果分析找出该款APP目前存在的设计缺陷及潜在设计点,对其进行改良。(一)自我报告与目标群体调研由于本文选取非正式编码的方法,通过对类似调研问卷的问题收集,对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梳理出具有针对性的问卷调研问题。目标用户涵盖从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到上班族的人群,年龄大约在20-25岁。目标用户被分为三个等级:高级使用者、一般使用者和初级使用者。其中高级使用者多数对烹饪极为感兴趣(个人爱好);一般使用者和初级使用者仅仅是不时地有在家做饭的需求,同时他们当中部分人也会对美食咨询有兴趣(需求和兴趣)。我们进行了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其中包含了一些关于对于用户的需求提问以及用户对于现有功能的评价,例如:你使用该APP的动机是什么;描述使用过程;你更偏爱何种信息展示形式等十个问题。从此问卷中我们可以提取到的用户需求:出于兴趣爱好—家庭烹饪;寻求食物信息参考;为了特定偏好的食材或烹饪方法;搜寻有趣的美食信息。(二)基于自我报告结果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概念生成基于自我报告的调研结果和使用者描述使用过程和感受分析,调研/设计者可以从中了解到使用者的潜在需求(功能或情感)以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对于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实验样本APP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系统过于繁琐且功能过剩;2.信息及功能安排无序;3.部分功能针对性或目的性不强;4.特色功能不突出无法与同类产品区分。样本APP的部分功能涉及认知心理学相关概念,基于用户的使用动机(需求),如出于兴趣目的,信息获取需求,自我表达需求,购买相关商品或服务时的信息参考需求、社交需求等,对其需求所指向的对应功能进行分类:食谱参照/美食信息获取//社交/购物。依照分类筛选现存功能、内容,针对其特征、信息架构、呈现方式(视觉效果)进行设计框架的重新组建,根据该框架扩展功能并制作交互原型.
三、使用场景和设计反馈
用户使用行为是基于先前的相关经验,而用户期待则是基于该类经验智商产生。一些交互设计师将其称为用户的“心理模型(MentalModels)”,并且通过该模型建立情境从而预测用户在场景中与产品产生的交互行为。选取代表上文中所述的三类使用人群高级使用者、一般使用者和初级使用者进行原型测试,并对反馈意见进行收集,以测试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阶段一着重测试功能性,即通过其自述反馈检测改动阶段是否对产品功能性造成影响;阶段二着重测试信息架构的合理性,分析信息和功能的重组是否带给用户更加愉悦流畅的使用体验,反馈意见将验证以上优化设计是否可行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