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到底多重要?细节决定成败。但是什么是细节?
细节到底多重要?细节决定成败。但是什么是细节?在这里我要先声明一点,广义上的细节很重要,但狭义的细节反而是我们工作当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干扰项。之前我们讲到了时间、信息、审美,每一项都有很多细节,而我们日常在做用户体验的过程中更容易关心到审美的细节,而忽略其他,最后因为审美细节耽误了最佳的上线时间,得不偿失。
即使在审美细节中也要明白,细节处理是一种态度,而非一个事物。有些时候可能没有一些元素上的细节,反而是处理细节的态度。
之前我在很多场合反复做过一个关于猩猩与球的视觉试验。试验是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有穿白色衣服和黑色衣服的两组人一起传球,要求被测试者记录白色衣服传球的次数,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只黑色的猩猩穿过屏幕,视频播放完,我们询问被测试者是否看到猩猩了,发现只有少部分人观察到了猩猩。然后再次播放视频,给所有被测试者指出猩猩出现的位置,再一次询问被试者是否发现背景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结果基本所有人都没有发现这个细节。
这个试验告诉我们,人类的视觉无法观察到很多画面上的细节。回想我们在工作中,多少次为了人类视觉都无法观察的细节而耽误了如信息传达或者时间这样的更重要的因素。
但是,同时我还接触了另一个反例,就是在电影艺术中我们会发现,越是优秀的作品其事实细节处理得越是细致。像《虎虎虎》这种经典的战争片,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舰船上的旗语,还是背景的电报音,都完全还原了真实的情况。这些很多人都不懂的细节,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细致呢?
那么细节到底是否有意义呢?
最后我发现了心理学上的一个理论:信息过载和信息不足。在心理学上对人进行了很多实验,发现人类天生有获取信息的天性,而这个信息获取的量在一个阈值之间。如果获取量变小甚至没有的时候,人类会恐惧、不适,极端情况甚至会产生幻觉。例如,在感官剥离的试验中,将人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全部封闭的时候,人类很难坚持,会做出很多极端的反应。这是做过明确试验的,研究者用重金雇佣流浪汉进入感官剥离箱中屏蔽人类的所有感觉,很快发现人们会开始大叫、用手臂互相撞击等以寻求信息的反馈摄取。而最后即使重金悬赏,也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去。
当信息过载情况出现时,人类会自动屏蔽所有类似信息,最明显的就是当我们在类似饭馆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如果很多桌的人同时说话,哪个桌说的话你都听不清,任何完整信息都无法获得,只能感觉到种嘈杂的整体背景音。 这就是信息过载导致的人类自动屏蔽信息。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有人和你面对面说话,你获取他传达信息的难度也会变大。同样的音量远没有在安静的环境中获取信息容易。并不是你没有听见对方的话,他的声音传入了你的耳朵,而是被其他信息所干扰了。
因此我发现了电影院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电影院在电影开始前,所有的灯光都会关掉,而且也会提示观众关闭手机,不要大声说话。在这种屏蔽了所有信息的情况下,电影屏幕和电影的声音是我们获得信息的全部来源。如果信息少于日常的环境,必然会让观众感觉信息匮乏,所以电影中的细节非常重要,虽然很多信息传递看似无用,但可以满足观众收集信息的基本欲望,避免信息传递不足。而我们用计算机看电影的时候,屏幕变小,周围的环境很难
达到电影院的环境,总会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干扰。我们会发现很多男生在玩游戏时,尤其对抗性较强的游戏时习惯调低屋内的光线,或者戴耳机,就是为了降低其他干扰信息的传达,因为高对抗的游戏每秒钟传达的信息量相对正常使用电脑浏览页面或者办公要大得多。而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更为广泛,比如在地铁上观看手机内容,我们会发现周围干扰比使用电脑时更大,这时候屏幕传达的信息应该比电脑传达的更少。所以事实的细节多少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现实使用环境。
我们在考虑用户体验的时候要跳出产品本身,要和现实对比,考虑现实的环境和场景。另外,细节的处理是我们对一切相关内容的工作心态,绝非是把一个设计稿的所有边边框框、细节背景都附加上信息,一定要控制不同屏幕上的信息量。如何把握这个信息合适的阈值,基本靠的是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感性体验。一般我会确保手机屏幕上只有一个核心信息重点,两个辅助重点,其他信息全面弱化,如果还必须有需要强调的信息,那就挪至下一页。而电脑屏幕基本可以满足两个核心重点信息传达,三到四个辅助重点信息。当然每部分信息传达的内容也不同,不能一一概而论,关键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做好换位思考的用户心态,理性配合感性共同体会产品时整体使用感受。后面章节会有相关的一些技巧和训练方法的介绍。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是指思考,上的细节、用户体验整体的细节,绝不是简单的画面上那些人类无法感知的无关重要的细节,而是画面中的核心重点。
可能您还想看